“树的等待”:中村先生的远行和心愿

“树的等待”:中村先生的远行和心愿

希望此次活动种下的树苗茁壮成长,为中国辽阔的森林资源的复原做出贡献。”这是中村先生在内蒙古库伦沙漠写下的一段日记。没有煽情的平实记叙中,是简单而朴实的心愿。
2011年初夏,”树的等待”项目正式启动。这项由旭化成集团与第一财经共同发起和组织的公益活动,其新浪官方微博仅至去年11月就收获了8300名粉丝的关注。而8300这个数字也成为了旭化成集团承诺捐出的树苗数目。2012年春天,旭化成集团兑现承诺,通过NGO 组织”上海根与芽”的”百万植树计划”向内蒙古库伦旗科尔沁沙地捐赠8300棵树,其中杨树和樟子松各占一半,间隔种植。

身为旭化成集团的新闻发言官,中村先生作为日本方的代表亲自前往内蒙古科尔沁,参与了沙地现场的植树活动。

在会议室等待采访中村先生时,我试图想象这位亲自远行前往内蒙古沙漠,在风沙中亲手种树干得满头大汗的日本发言官,会是什么模样。门被推开,一群人簇拥着一人走进来,会议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只见其中一人一边用日语抱歉来晚了,一边主动走过来与我握手,交换名片。中村雅夫,就是他了。这位戴着一副轻薄的眼镜,身型看起来略显消瘦,说起话来总是手舞足蹈、笑容满面的中年人,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亲近和愉悦。

今年春天,中村先生第一次亲身抵达内蒙古科尔沁,也是第一次在中国的沙地上亲手植树。从日本东京飞往中国沈阳,再从沈阳坐车一路前往内蒙古,中村先生描述着一路上看到的风景变化,表示出亲眼所见的震撼:”一路上看到从茂密绿树到枝叶零散的小树,再到最后的没有一棵树木,沿途的风景从绿洲变成沙漠的对比,太震撼了。”风沙满目的沙地现场,当地环境受损的程度比中村先生原想的还要严重。”戴口罩都没有用,风沙大得依然挡不了。”中村先生回忆说,他的相机刚拿出来很快就被风沙吹坏了。

恶劣的环境,让中村先生在起初也怀疑这样的沙地是否能够种活树木。但是,这种想法并没有持续多久。和同伴们一起,中村先生迅速拿起了铲子,开始了植树的第一步——为树苗挖坑。可是刚挖出的坑,迅速就被一阵呼啸而过的风沙掩盖,回到了之前的模样。说起与风沙的战斗,中村先生却是满脸欣慰:”参与的所有人都非常努力,哪怕挖好的坑可能很快就被吹来的沙填满,但每个人都不灰心。”他自豪地告知,每天从早上九点开始劳作,一直到下午五点夕阳落下,他和他的6位同伴每一天都可以种下100多棵树苗。

在内蒙古的三天,中村先生住在堪称当地最好的酒店里。但依然没有热水洗澡,设施简陋,卫生环境差强人意。这座酒店距离沙地植树现场还有一小时的车程。因此,中村先生每天一早起床,八点前出发去往沙地。劳作整天后回到酒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记下当天的工作和感受,然后再把这些文字和照片传回旭化成集团的日本总部,和他的同事们分享。

“有一天天黑了,我们特意去当地的街上看了下,觉得街角的灯光特别暗,小店看起来也很破旧,像是很久以前中国的样子。”中村先生说,去了现场他才感受到在当地生活的艰苦。不论是生活条件的艰苦还是自然环境的恶劣,眼前的景象都深深触动了这位原本行走于繁华都市的中年人。”越是看到当地的艰难,就越迫切地希望能多种些树,去改善这里。”说起这些,中村先生收起了一贯的笑容,若有所思。

除了由旭化成集团和第一财经组成的7人小团队,参与今年春天”百万植树计划”的团队还有来自于其他国家和企业的多名志愿者。中村先生是其中唯一一名日本人。他原本以为自己是孤身一人,可是到了现场,看到各国的人们却真切地觉得,不论国籍也不论年龄,所有的人都像是融为了一体。”所有人都齐心协力,只为了多种树以改善当地环境。这种凝聚力和感动,我觉得不去现场一定感觉不到。”他表示,明年一定还要再去内蒙古种树,而且要带更多的员工一起去。

回到日本后,中村先生用心地将所有的照片和文字都打印了出来,向他的亲人和朋友展示。除了春天在现场拍的植树前后的对比照片,还有今年秋天上海根与芽的志愿者去现场拍回的已经长出绿叶的树苗照片。从一片荒芜到种上间隔均匀的一排排树苗,再到秋天树苗长高并长出绿叶的照片,中村先生的家人和他一样,看着这些对比照片既吃惊又欣喜。中村先生的孩子刚念大学,在最开始的时候,他的孩子对荒芜的沙地能种树同样将信将疑,然而后来看到父亲带回的照片也感动不已。

聊起树苗的近况,中村先生立刻兴奋地说:”我们春天种的树苗现在已经长得这么高了!”只见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手尽力地举过头顶,比划出树的高度,像个孩子一样欣喜若狂。这位中年人曾经满头大汗地在自己种的树苗旁许下心愿:”真希望有一天可以在我们种的树荫下开Party,吃美食!”这一心愿带着童趣,真实得很动人。

第一财经日报:请问”树的等待”这一项目创建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投资中国的环保项目? 

中村雅夫:旭化成的经营理念就是”通过实现’健康舒适地生活’和’与环境和谐共存’,为社会提供全新价值”。另外,旭化成也正在逐渐地将重要的业务转到中国。旭化成在中国已经设有很多的工厂,所以在中国不仅仅要开工厂,也希望为中国做些环保的努力,开发环保产品,为当地人民提供舒适生活。”树的等待”项目正是基于这种意识和想法。

我以为,不是企业本身想做什么,而是企业想和人们共同做些什么。所以”树的等待”项目的目的是和当地的民众互动参加。我们选择了以新浪微博的方式来互动,从而更贴近一般的民众。一般而言,企业做公益投点钱就好了,但我们的模式比较特别,只要关注的粉丝增加一名,就会多捐一棵树。口号是”只要粉丝多一名,就多捐一棵树。”

第一财经日报:植树这种环保方式在日本是否普遍?对比日本,您对中国的环保现状有何评价? 

中村雅夫:在日本植树挺普遍的。旭化成在日本当地也一直有投资和参与植树的环保活动。日本有一个很有名的环保公益活动叫做3R:Reduce/Reuse/Recycle,也就是提倡污染物的减少和资源的再利用及回收。

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所以工厂和车辆都必定会增多,导致废气排放增加。这是不能避免的。因此必须要加强环保力度,使得经济发展和环保相平衡。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有意识,环保理念要普及,通过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方式,逐渐普及。中国目前的环保规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作为生产企业,旭化成有明显的感觉。

第一财经日报:能否简单谈谈第一财经、旭化成集团和上海根与芽三者的合作模式?是否可以简单认为三者的合作模式是:由第一财经、旭化成集团负责出资和推广,由后者具体执行种树和后期的维护? 

中村雅夫:第一财经和旭化成集团是合作伙伴,后来策划了”树的等待”项目,了解到上海根与芽的百万植树计划与之很匹配,所以才进而和根与芽合作。通过第一财经的平台进行传播,并开通新浪微博。

第一财经日报:”树的等待”对于旭化成集团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中村雅夫:非常有意义,在日本种树也很普遍,但是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海外种树。能在中国种树,我们的员工也觉得很荣幸,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对于旭化成来说,CSR已经转变成了GSR,也就是是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转成了全球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力量很微小,必须要从小做起,不断扩大影响力。

第一财经日报:在整个项目中,您认为旭化成集团最大的付出和最大的收获分别是什么? 

中村雅夫:在整个项目中,还是觉得收获远远大于付出。在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沙漠地带种树,很有成就感。一般的企业也许只是卖产品,但旭化成通过种树、交由当地人管理维护的经历有了很多感悟,这种感悟又融入他们的责任理念贯彻到了日常的行动中。

第一财经日报:旭化成集团的产品创新和产业转型在环保上有怎样突出的表现?能否简单讲述几个成功案例? 

中村雅夫:最主要的是水处理的膜技术。因为水资源很匮乏,所以希望能把水资源进行保存并实现再利用。这项技术正在杭州一家亚洲最大的直饮水处理厂里被很好地应用。2008年的奥运会上也用到了这项技术。

第一财经日报:旭化成株式会社于今年5月在中国上海成立了投资公司,其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中村雅夫:中国市场在旭化成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投资公司的成立主要是财务周转的考虑。旭化成在中国有20多家工厂,需要资金的运转和管理,所以就成立了中心。另外成立投资公司也和政策有关。以前旭化成对于中国的工厂只是个管理公司,业务受限,但成立投资中心后,会便利许多。目标是希望旭化成在中国的业务能扩大并且加速发展。

沙地植树的”技术功臣”和环保课堂 

上海根与芽于2007年启动百万植树计划,截至2011 年7 月,百万植树计划已种植树木60 万棵。已经加入该百万植树计划的”树的等待”项目,也主要由上海根与芽的工作人员组织现场的植树并给予技术指导。

根与芽在内蒙古沙地现场常年有两位工作人员驻守,分别是林业技术和土壤专业的毕业生。全职林业专管员名叫孙利涛,他常年驻守在库伦旗与当地农民一起植树护林以确保树木的存活率,并通过一系列的观测和调研,考察树木对于当地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据统计,去年树木的平均存活率已达86.7%。

除了技术上招聘专业人才,根与芽也和当地林业局保持着长期合作。上海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执行总监钟朕玺女士告诉记者,由政府牵头寻找当地农民的合作,不仅可以克服语言障碍,而且也可以更好地契合彼此的需求。除此之外,他们也会从外部邀请专家做指导。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一位林业教授从项目一开始就和我们合作,每年都会去内蒙古实地考察并做现场指导。

在植树之余,根与芽还给当地两所学校的900多名小学生开设环保课。钟朕玺女士表示,根与芽原本就是搞环境教育,所以认为环保从娃娃抓起很必要。她说,在这些小学生的父辈时期,内蒙古还有大片的草原、耕地和牧场,但沙地化的速度惊人的快。上环保课可以让当地的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环保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给孩子们上环保科也是参与植树的志愿者们热衷的活动,他们认为种树劳作的同时还能提高当地人的环保意识,是很有意义的工作。钟朕玺女士讲述道,曾经有一位外籍老师,特意给所有的孩子每人买了一把口琴,然后自编了一首有关环保内容的歌曲,将歌词抄给小朋友,不仅让小朋友学会了好听的歌曲,增强了环保意识,还能让孩子们学到简单的英文单词,并学会简单的吹口琴。

钟朕玺女士曾在沙地植树现场曾经亲身经历了沙尘暴。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显得兴趣十足:”当时就是把东西一扔,拼命往车上跑。”在她看来,在内蒙古的生活,永远与沙相伴。”在那儿就觉得眼耳口鼻和脸上都是沙子。不管怎么漱口,嚼着嚼着总会有沙子。每天回到房里,鞋子和袜子里的沙子总是满满的。”在她和根与芽同事共同的努力下,截止2011年7月,百万植树计划所种下的树木已经超过60万棵,覆盖土地面积大约为7360亩。该计划有望在2013年春天提前完成原本预计在2014年实现的百万树木的栽种目标。

如何在沙地植树?

在地表都被厚厚的沙覆盖,并且时常伴有风沙的沙地现场种树,其方法及难度与在一般乡镇或城市大不相同。那么,究竟要如何在沙地上植树?让我们跟随上海根与芽青少年活动中心执行总监钟朕玺女士一起来学习在沙地上种树的小技巧。

首先,由于处在沙地环境,当地的地表都被沙覆盖,因此要深挖50~80公分才能挖到土壤。所以,在沙地种树先需要用拖拉机在沙地上开一条深约50公分的沟。沟的间距依据树木的间距保持在2~3米。

接着,志愿者跳进沟中,再继续用铁铲深挖土壤约50公分,也即离地表1米深之多。挖的坑需要挖得足够深和宽敞,最好呈四方型,以保证树苗可以舒适落户。

然后,用部分土壤将树苗基本固定。再去附近装满水的大卡车里,用水桶接上满满的一桶水,倒入土壤,以保证树苗的根部和土壤吸饱水。

最后,等水全部渗透后,再将挖出的土壤填埋回坑中,将土壤踩紧,将树苗更好固定。此时的土壤仍然低于地平面约50公分,但是,不用着急,经过一夜的风沙吹拂,种树的地方就可以恢复和地面持平了。

在沙地植树需要注意的两点事项是:(1)浇水要到位,在沙地灌溉不能靠自然降水,还需要人工浇水。在一般非干旱的年份,除了种树时的一桶水外,一颗杨树树苗一年的成长还需再浇一桶水。(2)种树需要掌握间距,当地农民在维护树的期间,还可以在树的间距种一些小庄稼,比如高粱、小米等。所以这些庄稼要求不能长的太高,以防遮盖了树苗所需的阳光。另外,在耕种时也要特别小心,以免伤及树根。同时,农药也绝对不能使用太多。

如何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 

(1)在树木间距种植农作物,比如豆子、西瓜、荞麦和小米等,这使得当地农民可获得更多收益。

(2)通常,在种植的树木空心化之前,当地农民会将树木砍伐制成木材。这些收益也均供给农民及参与管理的林场工作人员。在沙地种植的树木大都是耐旱且防风沙的树木,比如杨树、文冠果、樟子松等。一棵杨树的成熟时间大约为10~15年,20年后杨树就会出现空心化。所以会在20年内将杨树砍伐以产生经济效益。

(3)在维护树木期间,当地农民需要给树木修建枝叶,修下的侧枝等也可供给当地农民烤火取暖用。

相关一财网浏览


16-07-18
隐私保护版权声明上海工商 copyright Asahi Kas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01988-5号